




12月26日,由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共同主办的“福建中华职业教育大讲堂”第二期通过线上形式开讲,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协作委员会主任朱朝枝教授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高校党建培训专家、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施水成先后作主题报告,全国近千名职业教育专家和职业院校干部、教师线上参会,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执行校长钟石根主持。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协作委员会主任朱朝枝教授作题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担当”的主题报告。他通过分析国内外时代背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从“三农”问题、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等多维度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帮助与会人员更加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朱朝枝教授在报告中强调,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四大优势:一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就业方向定位明确,技术培训目的性强;三是政策资助种类繁多,学业负担相对较轻;四是理论技术融合发展,升学通道多样易行。他结合实践指出,服务乡村振兴要理解战略精髓、转变思想观念,领会战略实质、落实十条措施,明确办学定位、培养乡振人才,夯实三农基础、锻造三农本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高校党建培训专家、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施水成作题为“党建引领民办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他结合自身三十多年党建工作经历深入阐述了党建引领民办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结合南洋学院近年来党建工作成绩简要介绍了南洋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他指出,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不仅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也是实现民办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需要。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人才。居于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承载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地方高职院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需求,培养培训乡村振兴全产业链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施水成书记在报告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讲述南洋学院的“乡村振兴”故事:凝聚职教力量,依托专业优势,全方位开展乡村振兴培训、乡村振兴实践探究,献策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并通过南洋“乡村振兴”故事鼓励职教人,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高职院校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契机,进一步创新育人模式,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福建中华职业教育大讲堂”每季度举办一期,以职教专家讲座为主,专题交流、专题研讨、专题沙龙活动等形式为辅,每期邀请国内外政校研行企不同领域职教专家学者、行业头部企业家,就前沿科技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政策解读、新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作专题报告,在为职教战线搭建高端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我省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