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南洋人的一封信|事关秋季开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8-20浏览次数:811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再过不久就要开学啦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继续守护校园的安宁

确保顺利开学

秋季开学返校通知要执行

 

 

报到时间安排

828全校教职工应用技术学院2021级新生

829应用技术学院2021级新生

942019级学生

952020级学生

911-122021级五年专新生

922-242021级高职新生

 

 

个人疫情防控要求

 

全面落实健康监测

持续关注国内疫情动态,确保自身及共同生活人员返校前14天内无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含中转)、与各地公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无交集;

加强个人日常防护,做好个人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嗅(味)觉减退等异常情况应暂缓返校,及时报告并就近诊疗;

按要求做好返校前连续14天的体温监测、出行史和接触史登记,如实反馈健康状况,不瞒报、谎报或漏报;

积极接种疫苗。

 

明确自身返校条件

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直辖市为所在区,下同)以及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的师生(含外包服务单位)暂缓入校;待所在或旅居过的城市全域低风险满14天后,或回到全域低风险城市满14天后,再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测温正常后方可入校;

在省外低风险地区所在城市,且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在闽(厦)无居所的,持报到日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健康绿码、测温正常方可返校;

在境外的外籍学生,未接到学校通知前不入境、不入校,通过线上注册和线上修课等方式开学。台港澳籍生,经学校同意后可提前21天入厦,并根据上级相关防疫要求完成相应集中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

在省内或省外低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师生员工,闽(厦)有居所的,应于报到前14天返回,做好健康监测,持报到日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绿码、测温正常方可入校;

根据省市区相关要求,加快18岁以上师生员工接种进度,有序推进12-17岁学生疫苗接种工作,所有师生尽量在属地完成疫苗接种工作,报到时,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师生请携带好接种证明备查,如确需返校后才能完成接种的(含第二针),应向辅导员说明情况。特殊情况无法接种的应向辅导员提交医院疫苗接种点开具的不适合接种证明。

 

抓实抓细到校疫情防控

报到当日,所有师生接受检测后方可入校,家长和陪同人员禁止入校,车辆即停即走。未经许可,校外无关人员及车辆严禁入校;

进入校门,全体师生均需佩戴口罩,出示动态健康码有序排队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测试体温正常后,向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能入校;

师生入校报到前,学校已对校园所有区域进行了消毒。全体师生入校后第一天,请自觉主动做好所使用的办公场所、教室和宿舍卫生大扫除。

 

防护提醒

合理规划行程路线,避开中高风险等级地区,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随身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尽量减少非必要走动,做好个人防护;

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提倡采用私家车方式返校;

如来(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请准确记录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班(列)次等相关信息;

请积极落实属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

 

 

学校构筑“安全屏障”

严格排查开学前14天内从中高风险区和南京市、扬州市、郑州市、张家界市等重点地区(根据疫情形势动态更新)来(返)厦师生员工及其共同居住者,以及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等,详细记录重点人员排查台账,及时引导重点人员按照属地要求完成核酸检测、隔离等措施后方可返校,严防带病带风险返校;

返校入园前排查师生及其共同居住者的健康码,均为绿码才能返校入园,同时查验“八闽健康绿码”、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个人健康安全承诺书及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表》、身份证等材料。因疫情原因暂时无法返校的师生,学校做好相关人员的关心关注、心理疏导和线上授课辅导等;

学校重点岗位人员(门卫、保洁、食堂、宿管、校医等)做好健康筛查及到岗准备工作,杜绝带病带症返校返岗;

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五个一律”要求,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出入校园;

坚持每天落实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入校“扫码+测温”、晨午晚检、因病缺勤缺课追踪、常见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将“四早”要求落到实处;

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开学前后对校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大清洁、大扫除、大消杀,并加强防疫物资储备;

组织做好应急演练。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举办相关技能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流程;

开展健康宣教,做好报到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序组织教学和军训等文体等活动,制定防控方案,避免人员交叉接触;

建立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形成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面对新的防控要求

让我们携起手来

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扎实的举措

编织更严密的防疫网

共同守护我们的校园

期待开学与你们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