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02浏览次数:6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把忠诚于党的教育方针的理想信念放在职业发展的首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用习近平总书记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于第34个教师节胜利召开,习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是对全国教育工作者的一次鼓励,对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着不平凡的事情的教育工作者又一次肯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则靠教师,只有建设出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所以说,办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新形势下合格“好老师”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要有师德,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能用爱去教育学生;二是业务要精湛,教师育人水平关乎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关乎学生的学习成长。

南洋学院的每一位教师,一直都在用爱来灌注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真真正正地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现在是物质社会,物质利益是人们行动的最大驱动力。大部分人们在工作中都会出现职业倦怠,奉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工作中特别关注个人的得失,对于工作斤斤计较。虽然工作确实是员工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追求利益也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学校中从事的各种工作是无法进行绝对量化的,所以用工资等各种福利来衡量个人的付出也就很不现实。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奉献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大话。奉献,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当工作上需要我们贡献力量时,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去施展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而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具有奉献精神,才能给学生起到模范到头作用,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取得更多大的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所以,工作中的奉献精神不仅能够更好地去工作,也能更好地锻炼提升自己。

我们每位教师的奉献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学校20年校庆筹备组织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教职工,他们夜以继日地参与到校庆筹备的各项工作中。我也参与了校庆丛书编写工作,和其他同事一起加班加点认真工作。由于编写涉及内容历史较久、时间跨度较大及存档资料不完整等情况,编写组的同事们在仔细研究分析学校“大事记”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网络、咨询事件亲历者、翻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多途径搜寻原始资料,确保编写工作的顺利完成。初稿完成后,根据专题讨论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及时完善相关资料。在整个编写工作中,大家都积极主动,奋勇当先,践行党员的先进性,对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地认真完成,为学校20年校庆贡献一份力量。

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我们每一位教师更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和能力水平的提升,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南洋的发展做贡献,更要为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