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近年来,厦门南洋学院大力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部门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面体现育人成果,反映大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大学生时代风采,总结育人经验,校园网特开设“育人成果展”专栏,介绍学校的育人成果。今天刊发第一篇《新时代“勤工助学”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勤工助学”机制是厦门南洋学院董事长、执行校长鲁加升教授创办南洋学院以来就在全校倡导、推广并践行的育人模式。在不久前刚刚揭晓的2018年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中,这一成果荣获二等奖。评委会认为:
南洋学院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作了持续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时代“勤工助学”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利用勤工助学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乃至走出校园,在“助教”“助研”“助管”等勤工助学岗位上,与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接触,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将所学的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找到自己与岗位需要之间的差距,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不仅获得个人工作经历、丰富阅历,而且学到了社会礼仪、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法律法规等知识,增强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身体心理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
新时代“勤工助学”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鲁加升 何卫华 李振杰 李春桃 曾艳 李惠强 沈苑 吴香珍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于2000年创办。学校坚持走现代化、开放式之路,不断探索“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建校起,鲁加升教授就大力倡导勤工助学的育人模式,经过我校十几年的实践和提炼,构造勤工助学新体系,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有了较为扎实的成果。勤工助学的育人模式也体现了我校倡导的“创新型、创业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色。
一、成果的背景与基础
(一)成果的背景
早在1993年国家教委就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通知》,1994年国家财政部发出《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就明确要求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改革的配套措施”和“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要求各高校要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要认识到勤工助学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要把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7号文件——《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可见,高校勤工助学是具有扶穷帮困与育人成才的双重功能。大学生们利用参与勤工助学的机会能有效的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有效地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充分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
(二)成果的基础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创始人鲁加升教授和其他联合创业者,完全靠个人筹资办学,可用资源稀少。艰辛的创业历程给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在特色办学和创新性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中,他们对于勤工助学这一主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勤工助学并非仅是解决困难学生的一时之需,也并非只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才能去进行勤工工作。勤工俭学工作是兼具扶贫济困与育人成才的双向功能。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应该打破固有的认识,充分审视勤工助学为学生、学校和企业所能带来的最大益处。因此,南洋学院从办学开始就十分重视勤工助学的开展,学校从2000年办学起就设有专人负责学生勤工助学工作,之后又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把勤工助学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
十几年来,南洋学院除在本校普及勤工助学工作外,创新性勤工助学倡导者鲁加升教授也在多所高校和众多会议上多次进行相关主题的报告和推介。2003年,在福建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鲁加升教授发表题为——《质量是民办教育的生命之源》,首次公开论述勤工助学对民办教育质量的积极影响。目前,勤工助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核心工作,成为学校理念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成果的基本内容
(一)成果概述
1.重构高校勤工助学体系
(1)专设勤工助学机构,搭建校企协作平台
2003年3月成立了厦门南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负责校企对接,勤工助学日常工作,制定《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厦南洋校【2003】73号)等规章制度。搭建一个勤工助学网站,合作企业通过网站平台发布勤工岗位信息,通过审核之后发布给相关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带着学生参加顶岗工作,言传身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此平台扩展到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
(2)制订相关勤工助学制度
我校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时,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对勤工助学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顺畅的运行。学校、学生和企业在开展勤工助学是都能得到相应的制度保障,进一步促进勤工助学的实效。
2.增设勤工助学学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2012年6月,我校在修订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时,增设勤工助学学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必修课程,设立2个学分,要求在校3年时间少于3个勤工岗位的历练,每种岗位不得少于2周,每位同学累积劳动120个小时获得2学分,把勤工助学的活动主题拓宽到每一名学生,把勤工助学做成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我校特别注重“扶贫与扶志并举,助困与育人并重”的理念,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参加勤工助学不仅是在磨练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耐力,更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一条绝好的人才培养途径。
3.“勤”“创”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实践人才
勤工助学的同学每完成一个岗位的历练,都需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找出历练岗位或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久而久之同学们就有了创新思维,不断创新产品或创新工艺,有的被企业直接采用,有的申请专利进行保护,有的组建团队开始创业。
(二)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不自理
当代的大学生98%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宠儿,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住进大学宿舍生活不能自理,主要表现在经常叫外卖、不打扫卫生、不会洗衣服等。
2.不学习
高职的学生学习态度整体上是被动的,学习方向不明确,自我责任感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大,导致学习死板、机械,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上课不听讲,课后不作业,课堂上玩游戏或睡觉。
3.不工作
随着中国从站起到富起来正走向强起来的路上,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学生总是不爱劳动,假期或毕业后呆在家里不工作,找份工作总是嫌累嫌脏,经常换工作,甚至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
4.不创新
学生不创新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老师通过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讲到哪学到哪,没有挑战老师的意识,默认老师所讲的都是对的,课前课中课后都不向老师提问或交换不同的观点等。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1.通过勤工助学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从校内学生到企业员工,从懵懂跟从到独立选择,从忐忑上岗到独挡一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升明显,与没有勤工助学工作经历的毕业生状态截然不同。
2.通过勤工助学实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说百遍不如做一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时间观念、待人接物、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规则,调整自己预期,改进自身不足,契合社会需求。学生的团队意识、自律能力、心理素质明显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显著提高。
3.通过勤工助学实践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经过勤工助学,学生已经趋于成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经过长期实践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创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身边的各种资源,寻求资源的更佳配置,谋求更大的发展。学生容易迸发出创新想法和创业激情,结合团队管理、项目运作、人际管理、目标管理等,进入一个融会贯通、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所想所为的新境界,创新创业能力大大提升。
4.通过勤工助学实践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学生在校期间修满勤工助学2个学分,经历过3个以上岗位的历练,已经是一个准社会人,具备胜任一个岗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现在不是找工作而是选择工作,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成果概览
通过勤工助学,创新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双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勤工助学在我校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一)学生创意创新就业创业率、企业满意度稳步提高
表一 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一览表
年份 | 就业率 | 创业率 | 企业满意度 |
2012 | 99% | 7.10% | 88.6%% |
2013 | 99.60% | 7.60% | 87% |
2014 | 99% | 8.20% | 90% |
2015 | 96.87% | 9.30% | 89% |
2016 | 99.23% | 10.60% | 92% |
表二 学生获得国家专利一览表
发明人/著作权人 | 项目名称 | 类别 | 证书号 | 完成时间 |
学生 | 包装盒(WA) | 外观设计 | ZL201730057705.1 | 20170302 |
学生 | 包装盒(禾觅) | 外观设计 | ZL201730057359.7 | 20170302 |
学生 | 环保袋(手艺人) | 外观设计 | ZL201730057356.3 | 20170302 |
学生 | 微章(时光机) | 外观设计 | ZL201730057826.6 | 20170302 |
勤工助学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企业,了解企业流程,了解企业管理模式,促使学生高质量就业、高机率创业,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达10%。出现了一大批创业明星校友,比如:校友李彬
的“好慷在家”家政公司;校友吴炳辉的冠军陶瓷企业等
(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成果丰硕
勤工助学的锻炼让学生们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职业技能竞争力逐年提升,近几年获得众多的大赛荣誉。
表三 近三年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年度 | 级别 | 获奖项目数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优秀奖 |
2015 | 国家级 | 1 | 1 | |||
省级 | 45 | 2 | 6 | 12 | 25 | |
市级 | 19 | 6 | 3 | 10 | ||
2016 | 国家级 | 1 | 1 | |||
省级 | 39 | 3 | 8 | 11 | 17 | |
市级 | 11 | 4 | 2 | 1 | 4 | |
2017(进行中) | 省级 | 39 | 3 | 2 | 6 | 6 |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新当代勤工助学的内涵
勤工助学本是指一边工作,一边过着节俭生活的求学历程。新时代勤工助学的内涵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多岗位的历练促进德、智、体、美等品德全面发展,增长才干,解决高职学生不自理、不学习、不工作、不创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勤工助学是一种大学文化
学校把勤工助学做成一种大学文化,通过勤工助学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改变人类的意识,从2003年开始,专设勤工助学机构,搭建一个对接平台,大力宣传勤工助学文化,并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推动勤工助学。
(三)勤工助学是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把勤工助学做成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勤工助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从2013级起将勤工助学正式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修课程,设立2学分,有组织、有计划、有设计、有实施、有成效评价的一种学生学习形式,勤工助学培养是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雏形。
(四)勤工助学是校企合作入口
劳动密集型等企业有明显的生产淡季旺季,旅游酒店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周末和节假日业务激增,用工需求暴涨。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平时轮流在企业上岗,掌握专业技能,节假日高峰时可全部上岗,解决企业难题。该成果提出的“峰时学生顶岗”模式已成为厦门地区企业临时用工模式,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五、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成果的推广
鲁加升教授主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荟萃他本人的创业经验体验和千余例世界著名成功人士曾经兼职的案例,成为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创新创业的指导工具书,成为全国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示范教材。
校董黄天中博士主编的《生涯体验——生涯发展与规划》教材,获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教材。
学校学生的勤工助学引起厦门市企业用工形式发生改变,企业根据学生勤力工助学的时间,调整用工岗位,勤工助学成为企业临时用工的一种模式。
学校的勤工助学教育在全国10余所高校、中职学校广为宣传,成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的典范模式。
表五 鲁加升教授在国内学术演讲勤工助学培养
时间 | 演讲主题 | 地点 | |
20170503 | 创造新供给,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 福建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培训会议典型发言 | |
20170408 | 大学的勤工助学文化建设 | 中国高教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成立大会 清华大学 | |
20161209 | 创新校企合作 新模式 助推一带一路大发展 | 2016广西防城港广西校企合作创新研讨会 | |
20160707 | 创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 云南中职教师培训班 | |
20160611 | 开展三创教育,提高学生三创能力 | 厦门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职业教育论坛 | |
2016051?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 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 |
20151129 | 创新办学 提升内涵 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 北京会议中心第七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 | |
2016060? | 丁祖诒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 | 厦门大学 | |
20160123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 浙江大学 | |
20160627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事外语学院 | |
20150904 |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 | 三明学院暑期研讨班 三明学院 | |
2015 | 厦门市民办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座谈会发言 | 厦门市民办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座谈会发言 | |
2015 | 中国职业教育的突围与创新 | 山西运城 | |
201512 |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的职业教师 | 云南曲靖 | |
201512 | 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的职业教师 | 云南官渡 | |
20150429 | 厦门南洋学院成长成才一二三 | 厦门鹭江讲坛 | |
20150722 | 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 宁波市教育考试系统领导干部培训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20150724 | 福建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言 | 福建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言 | |
20150721 | 新常态下的校舍安全管理 | 丽水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平安校园”专题研修班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 | |
20150507 | 新时期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研修班 | |
20141023 | 《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保障问题》 | 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论坛 | |
20140419 | 《坚定职业教育思想 牢记职业教育使命》 | 福建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二届“清海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 | |
20131029 | 《提升市民素质,建设美丽厦门》 | “厦门市第九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周社科专题讲 | |
20131021 | 大学生成长成才一二三 |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 |
20130827 | 践行南洋办学理念 再创南洋新辉煌 | 南洋全体教职工培训班 | |
20130826 | 与学校管理、教学骨干谈谈心 | 南洋学院中层干部培训班 | |
20130523 | 《读书是生活发展之本》 | 南洋学院听雨台 | |
20130425 | 南洋学院的创业之道 |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
(二)社会评价
1.成绩显著,获教育主管部门认可
学校2011年在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估高职组中位列第一名。
2015年,学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之首,升本工作被列入厦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
2.育人独特,获教育同仁高度评价
福建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培训会、中国大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第七届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和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80余所院校,纷纷邀请鲁加升校长前往介绍或来我校培训学习勤工助学等办学经验,得到普遍认可。也得到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全国人大、教育部、省人大、省政府的肯定。
3.学生好用,受用人单位欢迎
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独特育人形式,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综合职业素养。学生以爱岗敬业、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抗压能力强、吃苦耐劳、勤奋朴实、团结协作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4.机制灵活,受部队官兵赞赏
我校每年在军训期间,培养出一批高年级的小教官,配合部队官兵对新生进行军训。让小教官们思想更加成熟,能够协助老师做好新生的思想工作,军人气质也得到了加强,指挥管理能力提升很大,同时也让学生自律意识更强,这种做法得到了部队官兵的一致赞赏。
5.学以致用,受学生家长支持
勤工助学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让学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更加学会了感恩。深受学生家长的支持。